熱門文章
汽車金融和汽車電商的恩怨情仇
發(fā)布時間:2018-03-22 分類:趨勢研究
2014年,中國汽車金融的第二波小高峰暗流涌動,包括易鑫,美利車,優(yōu)信金融都開始了汽車金融的試驗田。
當然,這一次的試驗田,大家都選了二手車這個賽道。
你可能要問他們?yōu)樯恫蛔鲂萝??表面看是他們高瞻遠矚,運籌帷幄,決勝千里,用智慧和高度選擇了二手車這個萬億規(guī)模的市場,實質上是新車———-根!本!就!沒!機!會!
那么新車的機會在哪里?
新車的機會是中國汽車金融的第一波小高潮。
2009年是中國新車銷量的第一個大波浪,隨之而來的新車金融玩家登場,有以上汽通用為代表的汽車金融公司,也有以銀行系為代表的建設銀行,當然還是率先以地方支行啟動的工商銀行。
所以,這個階段的汽車金融公司基本上把新車能走的路都走完了,走不了的路就丟給了第二波的汽車金融公司探路。
當然,到2014年,那個準備跟汽車金融公司翻白眼的另外一個角色出現(xiàn)了—-汽車電商。
先后成立的汽車電商有人人車,瓜子二手車,優(yōu)信二手車等等。
至此,互翻白眼的路徑開始了:
先是汽車金融公司,在汽車金融公司看來,汽車電商的定義是“賣車的”,汽車金融公司則是“賣錢的”。所以,從鄙視鏈來看,賣錢的鄙視一切賣別的。
那么,汽車電商的白眼則是來自:沒有車買,哪來的借款?
然而,雖相互鄙視,但又互相分不開,所以,你看到的是2014-2016這三年,汽車金融與汽車電商如膠似漆,猶如新人三年蜜月期:汽車電商為汽車金融提供客戶,汽車金融拿自己賺的錢分給汽車電商作為獲客成本,就這樣,大家一起愉快地賺了三年錢。
不過,即使兩方看上去都愉快地賺了三年錢,但商業(yè)的貪婪永遠無法遏制:在汽車金融公司看來,總不能一直依托著汽車電商生養(yǎng)供給客戶,也得自立門戶;在汽車電商看來,汽車金融趟著把錢掙了,這錢汽車電商也想掙。
于是,從2016年起,汽車金融開始自己搞自己的場景:無論是加盟模式,聯(lián)盟模式,直營店模式,精彩紛呈,同時,汽車電商也開始試水自己的金融業(yè)務:無論是分期,直租,還是回租。
互翻白眼,無疑成為彼時無知和狹隘的透視,破界并擁抱對方,才是打開自己無知的第一步。
而從商業(yè)的路徑看,汽車電商,本質屬于零售商業(yè)務,汽車金融,本質是風險業(yè)務,但如果從用戶來定義,無論是金融,還是零售,對他而言,只是擁有/持有車的一種方式,所以,貨:車,人:客戶,剩下的就是交付。
所以,無論從哪個路徑出發(fā),真正值得做文章的是:交付。